1. <nav id="ch4wz"></nav>
      <rp id="ch4wz"></rp>
      <rp id="ch4wz"></rp>
    2. <th id="ch4wz"></th>
      <dd id="ch4wz"><center id="ch4wz"><td id="ch4wz"></td></center></dd>
      <progress id="ch4wz"></progress>
      1. <tbody id="ch4wz"><track id="ch4wz"></track></tbody>
        1. 天氣:
          返回
          所在位置: 濱江新聞網 > 頭條新聞
          發展看濱江③ | 創新!濱江發展“關鍵詞”
          發布時間:2022-10-13 18:48:53

          十年間,作為首批國家級高新區、杭州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核心區和全省創新創業高地,高新區(濱江)始終堅持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,以創新驅動為核心引擎,實現一個又一個非凡成就。

          人才:年均引才3萬名

          image.png

          這幾天,孝作祥博士和他的團隊都異常忙碌,由他們研發的3款源頭創新單/雙抗藥物已正式進入臨床試驗階段。

          孝作祥博士畢業于浙江大學,深耕臨床腫瘤與創新抗體研發領域。在國外工作多年后,2017年決定回國。因被濱江濃厚的創新創業氛圍吸引,他選擇落戶濱江,創辦時邁藥業,并且入選濱江“5050計劃”重點扶持。

          “無論是資金扶持,或是幫助我們促成產業鏈上下游的合作,‘5050計劃’給了我們更加強有力的支撐?!毙⒆飨檎f,接下來,順利的話,將會有新產品在市場推進。

          濱江始終以人才為中心的創新創業扶持政策,吸引了眾多像孝作祥博士這樣的高層次人才。2010年,濱江推出了浙江省首個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扶持計劃“5050計劃”,從2016年該計劃因勢而變主動升級,將政策擴面至國內,不唯留學經歷認人才;到2021年第三輪升級,延伸出臺“5151”人才創業協同計劃和“5050”基金,共同構建起“5050”政策體系;再到今年新出臺的“1+5+20”人才新政,為人才成長精準“滴灌”......

          “5050計劃”,從一項引才政策,蛻變成為一個人才品牌。如今,走出了人才帶技術、技術帶項目、項目融資金、實現產業化的“濱江路徑”。據悉,截至目前,累計培育“5050”人才項目997個,擁有各類人才計劃專家496人;每年引進各類人才超過3萬人,累計引進各類人才30.16萬人;累計培育7家上市企業,航向更廣闊的資本市場。

          此外,濱江也為大學生創業提供了肥沃的土壤。據統計,截至今年8月,累計成立大學生創業企業5000余家,數量領跑全市。

          企業:市場主體9萬家

          image.png

          除了孝作祥博士這樣的生物醫藥人才外,濱江還有許多發明人才。就在前不久公布的“濱江工匠”名單里,就有他們的身影,比如,有發明專利103項的浙江大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兼研發中心總裁劉明;授權專利180篇、第一發明人146篇的新華三集團研究開發部工程師comware開發部測試部軟件測試黃李偉等。

          數據顯示,截至2021年底,濱江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達24148件,占全市的25.4%;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479件,是全省的12.3倍。今年1-8月,濱江專利授權12894件,同比增長12.24%,1-9月,知識產權質押達42.9515億元,同比增長22.67%,排名均為全市第一。

          這些發明創造的背后,不僅有人才的智慧,還有企業的“心血”。

          此前浙江省工商聯發布的“2022浙江民營企業研發投入100強”榜單就是最好的“證據”。數據顯示,企業研發投入百強榜匯總,杭企占了34家,其中,濱江占12家,上榜數量位居全省各縣(市、區)榜首。而且前10的企業中,濱江就有4家。

          “我們一直鼓勵企業加大研發,同時也想辦法撬動科技企業加大研發投入?!眳^科技局有關負責人介紹,濱江每年都會從財政支出中,安排不低于15%的比例,設立產業扶持資金。并且,每年濱江全社會研發投入占GDP比例始終保持在10%左右。

          除了研發投入外,濱江也對不同的企業類型進行相應的政策扶持。

          對科技型創業企業,開展“創業陪跑計劃”,完善“眾創空間—孵化器—加速器—產業園—特色小鎮”全鏈條孵化體系,實施好科技企業孵化器、眾創空間獎勵政策。對高新技術企業,依托“科技型中小企業—雛鷹企業—高新技術企業”梯度培育鏈條,繼續實施新一輪國高企三年倍增計劃,落實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優惠等政策。

          市場主體總數已近9萬家,其中,共培育專精特新小巨人44家,有效國高企數量從2012年的493家發展到2021年的1928家,29家企業入圍2021年全省創造力百強企業榜單。

          平臺:創新聯合體18個

          image.png

          有了創新人才的“源動力”,下好了創新投入“先手棋”,那么接下去的關鍵,便是搭建創業平臺的“強磁場”。

          “高能級創新平臺,就像‘發動機’,驅動著高質量發展。所以看到一些符合高新區產業導向和企業需求的創新平臺,我們都希望引進來,為企業所用?!眳^科技局相關負責人說,尤其是濱江想要釋放更大活力,提高創新能級,名院名校名所等創新平臺的引入必不可少。

          基于此,濱江加大創新平臺引入,北航杭州創新研究院、浙大濱江研究院等6個高能級平臺加速落地,為產學研深度融合打下了堅實基礎。

          比如,浙江省鯤鵬生態創新中心已發展省內500多家合作伙伴,孵化了100多個行業標桿創新解決方案;杭州中科國家技術轉移中心累計引進并落地企業22家;北航杭研院與領域領先企業共建21個聯合實驗室或聯合研發中心,與16家單位簽訂戰略合作協議,累計申報各類知識產權402項等......

          好消息不僅于此,濱江還落地了超高靈敏極弱磁場和慣性測量裝置重大基礎設施,成立白馬湖實驗室,實現了重大科研平臺“零”的突破。同時,區內56家省重點實驗室和重點企業研究院、600余家省市研發中心的創新動能仍在持續釋放。

          值得一提的是,探索更高效的科研攻關組織機制,實現創新鏈產業鏈融通發展,在濱江已經成為趨勢。今年,濱江發布“兩鏈”融合發展實施意見,引導“鏈主型”組建創新聯合體,已搭建7條產業鏈,打造了18個創新聯合體。

          “十年來,濱江全力構建具有高新特色的全域創新體系,初步形成了‘1+2+6+N’高能級創新平臺體系?!眳^科技局相關負責人表示,聯動、協同、融合,已成為濱江創新力的重要源泉。

          接下來,濱江將繼續深化拓展創新創業生態,建立健全企業與創新平臺、高校院所合作機制,著力打通技術創新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通道,讓更多科技成果走出實驗室、走向市場,實現創新鏈、產業鏈、人才鏈深度融合。

          來源:濱江發布   作者:   編輯:張翟
          av免费午夜福利不卡不打码 _zozo女人与牛交_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黄_岛国成人精品一区免费视频
          1. <nav id="ch4wz"></nav>
            <rp id="ch4wz"></rp>
            <rp id="ch4wz"></rp>
          2. <th id="ch4wz"></th>
            <dd id="ch4wz"><center id="ch4wz"><td id="ch4wz"></td></center></dd>
            <progress id="ch4wz"></progress>
            1. <tbody id="ch4wz"><track id="ch4wz"></track></tbody>